践行落实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阶段总结

发布时间:2017-11-06   浏览次数:0

按照学校下发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下一步工作安排(6月1日至9月3日)》的要求,学院党委及时领会精神,积极行动,认真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现将阶段性工作总结如下。

一、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

按照《中共河北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的通知》,学院党委以交流研讨、专题党课等形式进行深入学习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秀明在公教楼C309为学生党员作了题为《坚定理想信念  筑牢共产党员精神家园》的首场讲座。学院党委书记李双进在公教楼B308为学生党员作了题为《辉煌成就光明前景》的第二场讲座。学院党委将按照教育计划组织理论学习。七一前夕,各教工支部均在深入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争做合格党员”的实践活动,力求将专题学习转变为经常性的、“滴灌”式学习教育,将单纯的理论学习转变为知行合一的实践教育。

二、  积极开展“学习李保国精神,做合格党员”主题党日活动

学院党委召开了党支部书记专题会议,党委书记李双进传达了学校《关于开展“学习李保国精神,做合格党员”主题党日活动通知》的精神,结合第一阶段的《党章》学习和本次主题党日活动要求,安排部署了学院的相关工作。他要求各个支部高度重视,认真安排组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和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先进事迹的主题活动,要求广大党员教师主动对标,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他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将榜样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去;要深入思考,在积极学习的同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及时总结,把准努力方向,做到学有所成。

6月4日——6月17日,各支部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有的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并结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题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开展交流研讨;有的支部组织党员共同学习了《中国教育报》头版刊发的“丰碑,矗立在太行山上——追记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的文章,党员们对照《党章》谈认识、话体会、见行动,纷纷表示:要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学习他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干在实处,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好;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为 “十三五”全面建小康做出更大贡献。

同时,学院为进一步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积极搭建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化学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学习教育资料,开展线上学习和交流。

三、倾力推进张家口宣化县水泉村教育帮扶、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

“一对一”助教帮扶项目经过摸底调查、宣传动员、自愿报名等一个多月的谋划筹备,在与68名参与教师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与张家口宣化区水泉小学“一对一”助教帮扶项目实施办法》,细化帮扶要求,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帮扶机制。首期帮扶为期5年,帮扶教师除每年为水泉小学的孩子提供500元的午餐补助以外,还要针对孩子的需求开展学业帮扶、心理疏导、思想引领等活动,为家长主动传递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学院也将定期组织教师送培下乡、图书捐赠、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      

方案制定后,学院的68名师生齐聚水泉,召开了隆重的高校教师帮扶乡村贫困学生的“一对一”项目对接启动仪式。对接帮扶工作旨在发挥高校教师专业优势,为水泉孩子们提供经济帮扶、学业引导、思想引领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老师们将自愿捐出的500元午餐补助款和学习用品交到对接孩子的手中,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嘱咐他们记得河北师大的另一个“家长”和“老师”。对接活动结束后,全国德育标兵、物化教工支部书记刘辉教授深有感触的说:“贫困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是大问题,但师资匮乏和家境较好学龄儿童的流失,会对留下来的孩子们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帮助这些孩子们树立信心,看到希望,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暑假期间,学院师生又开赴水泉,开展了“助力水泉教育梦,播撒爱在晨曦情”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十几天的实践内相继进行了水泉特色课堂、“铁匠精神”人物访谈、“入脑入心”手抄党章、建立“美丽水泉”微信平台、大学生一对一对接小学生的宝贝陪读计划等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并在水泉小学建立了长期帮扶的社会实践基地。河北公益网、石家庄新闻网、燕赵都市报等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

四、在广大学生党员中开展“百乡千村万里行”的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系列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学院响应“青春助力十三五·携手奋进河北行”的号召,引导全体学生党员开展“百乡千村万里行”实践活动。

全体学生党员深入到家乡乡村开展了“寻找最美党员”活动。十几天实践,实践队员们走过260个村庄,采访超过3500人,收到照片518张,视频103段,文字材料达857篇。寻访到了带领塔元庄村脱贫致富的好书记尹小平,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李志辉;寻访退岗不褪色的老党员:59年清正廉洁的“不倒不老的旗帜”昙峰,8年坚持打造“红旗楼”的张金声,铭记毛主席的一号哨兵贲兰武,道德模范和优秀志愿者靳国芳、最美社区领头羊郭德江、抗战女八路柳溪等模范人物,身处不同岗位的他们都在用一生诠释信仰,甚至用生命捍卫共产党的尊严。寻找身边的红色“冀忆”网站专门为此活动开辟了专栏。

“百村千乡万里行”活动不仅鼓励学生党员向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方向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党员更加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从多角度全方位调查省情、村情,为建设美丽河北贡献青春力量!

六、利用暑假深入新疆实地家访

学院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最多、管理和教育难度最大的学院之一,如何做好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工作,是学院一直关注的重点工作,也是学院党委加强联系服务师生工作的重点内容。为更好的掌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更好的家校育人机制,7月22日——8月1日,学院书记李双进、副书记吴秀明带领辅导员深入到和田、墨玉、喀什、新源、哈巴河等县,行进了9400多公里,选取了10名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家庭进行了实地家访。老师们克服路途遥远、语言不通、身体状况不适等困难,深入到农村贫困家庭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深入到公安机关等地了解相关的民族政策、讨教安全教育的良方。

通过进疆家访,学院不仅与家长建立了常态联系,进一步掌握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更重要的是,家访这种立体性教育,使师生间的尊重和认同得以滋润,很多孩子的家人不会说普通话,但他们的每个微笑,每个热情的眼神,都让家访老师们体会到一个家长对老师真挚的感谢。在新疆家访期间,老师们无数次被家长的热情打动,无数次被触动,无数次被感动。有了这些经历,再教育孩子,出发点都不一样了。对新疆孩子的爱更深了,更浓了。对当地民族政策和教育特点的了解,也更加便于学院有的放矢的开展管理教育工作。